公告栏



欢迎光临我的猪窝.QQ6039809希望大家喜欢哈尼族~







我是哈尼族。我的家乡来自美丽而又神密四季如春的边陲彩云之南,有着25个少数民族,也是民族最多的一个省,哈尼族也许好多人还很陌生,人口大概有1253952多个,国外有一万一千多哈尼人,分部在 ;老挝;缅甸,泰国海拔约800米至2500米之间。其中也有好多之系。像~僾尼;碧约;卡多;豪尼;白宏;布都;多尼;叶车;阿木”等等其实也就是哈尼族,有自已的语言;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,分为哈雅;碧卡;毫白三种方言,包括十佘种土语。哈尼族原无文字,20世纪50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,今仍在试行中。少数民族一般可以要两个孩子,通常生活习俗都是男主内女主外。男人通常在家带孩子料理家务,少数民族的男人也是最享福的。在民族中女人的地位很高,通常男人都会听从女人的吩咐。。
 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,只要有客人来,都要以酒相待。客人落座后,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,三大片肉,称“喝焖锅酒”。筵席期间常常酒歌不断。客人离开时,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、酥肉、豆腐圆子等食品。
少数民族从小都能歌善舞,恋爱多以对山歌或男女在一起跳乐,如相中的可以用歌舞表达。。
: 哈尼族多居住在半山腰,依山势建立村寨。以石垫基,以木为柱,土基砌墙,屋顶铺茅草,少数用瓦。楼房有上、中、下三层,下层关牲畜,中层住人和存放粮食,上层堆放瓜菜等杂物。哈尼族多与汉;白;彝;拉桔。苗;瑶;回;壮;布郎等民族交错而居。 
    宴请客人有男女分桌之习。按传统习惯,家中分别设有男室、女室。只有男人可以与客人同桌用餐,妇女一般不陪客。进餐时的席位以靠近火塘的一方为首,首席一般由长者坐。在男室进餐,首席由男性长者坐,在女室就餐,首席则由女性长者坐。客人离开时,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、酥肉、豆腐圆子等食品。
    哈尼族的服饰,因支系不同而各地有异,一般喜欢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。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,以黑布或白布裹头。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,下身或穿长裤或穿长短不一的裙子,襟沿、袖子等处缀绣五彩花边,系绣花围腰,胸佩各色款式的银饰。峨山哈尼族的服饰:男女老幼喜穿黑色和白色衣服,少数也穿兰色。男子对襟短衣长裤,不用裤带。只将裤腰口拉好对摺别紧。妇女右衽短衣长裤,系半截围腰,袖口边绣花,裤脚宽1.2尺,镶边或绣花。年轻姑娘系挡胸大围腰,配腰索飘带亦用银挂索,围腰用黑布、飘带用白布。围腰上亦用各色丝线绣成八角花、五角花等图案。以白布做成鸡心形作腰心,绣喜鹊串梅图,飘带绣有山口绳图案。帽箍珠形,装银珠。男穿布底鞋或木板鞋,女穿高统尖头绣花鞋。
    哈尼族节日有十月年、六月年、吃新米饭节、端午节和中秋节。 十月年为大年,按哈尼族的历法,十月是岁首。节期六天左右,具体日期各寨可先可后。这时正是大春上场,厩中猪肥的时节,有条件的人家都杀牲,舂糯米粑粑、蒸年糕、染黄糯米饭献天地祖宗;男女老少都着新装,亲友们互相走访;有男孩子的人家多在这个节日里请媒人去说亲,嫁出去的姑娘也要带着酒、肉和粑粑回娘家献祖过年;村里的老年人轮流着到接到订婚礼物或有姑娘回家的人家去探望,分享一些礼品。“扎勒特”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,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,故又称“译腊和实”,即十月年。和汉人的春节一样。
习俗
   哈尼族过去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,对火很敬畏,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息。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。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,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。 哈尼族有共享猎物之习,当猎手们进山捕猎归来,无论猎多少,全寨子人都可来分割猎物,各家都可分享一份。如果猎物太少,就直接煮好,大家一起分享。
    哈尼族有许多禁忌,如产妇分娩,忌外人闯入室内;进村时不能披着衣服;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脚架烘湿鞋;天上有彩虹时,不能用手指,不能去挑水,喝水。禁止砍伐“龙树”和将污秽物扔置“龙树”之下等等。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,祭祀由巫师“贝玛”主持。用巫术和草药治病。
   饮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,所饮用的酒多是自家酿制的甜白酒,醇香、甜蜜;哈尼人喝鲜茶,鲜茶有一种苦涩味,但能消暑解渴。即先用铜壶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将水烧沸,然后再放入茶叶煨煮,待再烧开时饮用。一般每天一次只饮道食俗


   哈尼族过去日食两餐,主食是当地产的稻米,玉米为辅。喜把大米、玉米蒸成米饭粑粑、米线、卷粉和豌豆凉粉等。哈尼族地区物产丰富,烹饪方法独特,具有本民族风味特点的典型食品很多。如竹筒鸡、生炸竹虫等,还有:蜂蛹酱,哈尼族僾尼支系风味小吃,用蜂蛹剁细与调料拌成酱而成。煮蛇圆子,哈尼族风味菜肴,用蛇肉泥挤成丸子先炸后煮。清汤橄榄鱼,哈尼族传统风味菜,用橄榄树皮与小白鱼煮制而成。
     哈尼族是个喜爱音乐、能歌善舞的民族。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随身带着乐器,小伙子们爱的是三弦和四弦,姑娘们喜欢“巴乌”(以细竹管制成,形如笛)和“响篾”(一种小型的竹制吹弹乐器)。在节日或盛大的祭祀场合,大家吹拉弹唱,热闹非凡,甚至夜以继日。传统舞蹈有扇子舞、木雀舞、乐作舞、钱棍舞、拍手舞、三弦舞、大鼓舞等。大鼓舞颇具特色,风格粗犷热烈,具有欢庆的节日气氛。
    哈尼族实行土葬。人死,不论在白天或黑夜,都要洗身梳理,把尸体摆在棺盖上一会再入棺供于堂屋正中,主丧者即请人择定出丧日,派帮忙的人向亲友报丧,将开丧和出丧日期报知亲友。属本村人即热心相助,杀猪、购物、请吹师、贝玛。彝族、哈尼族发丧都很隆重,大摆宴席。先由主丧家祭堂,再由亲友祭灵。 祭堂由族人请赞礼师赞礼,还有吹奏师、贝玛、读祭文人、收礼和招呼孝子行礼人等,先由赞礼师赞礼,其余悉听指挥。 祭堂后,亲友陆续入堂祭奠。祭奠时,死者的姊妹和小辈都要哭灵。死者的亲生儿子要剃光头,披麻戴孝。出殡时由贝玛开路,所有戴孝布的人都要参加送殡。由16人抬棺,吹吹打打,唱着“奥为暮色”送山调,把死者送到墓地。安葬后以“草饼”垒墓,或石砌立碑。
    哈尼语按其性质和状态有多种称法;如“你吃饭了吗?”,哈尼族叫“怒合扎啦”,抽烟叫;蔑赫多比;睡觉叫;依扎;与汉语不同之处就是每个词用汉语翻译过来就是到着来,汉语吃饭哈尼语就是饭吃。如:“……没庶陶采女哦犊,那前啊赔拉颖摆;苗甫得满合苛商,苗庶岸杀夺咪住”。即汉语意思:“……嘴边胡子拉茬,鬓发似梨花盛开;脸髂排排梯地,眼角已现鱼尾纹。”


展开
还没有上传视频
你的专属女友

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0-85533243举报邮箱:56kf#sohu-inc.com (使用时将#号改为@)
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(粤)-非经营性-2023-0390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第735号粤网文〔2022〕1253-102号营业性演出许可证

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140号
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
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