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栏

 临沂太极爱好者 群号163101319  微信公众号:lytjahz

清朝乾隆年间(公元1736~1795年),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《太极拳论》,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。“太极”一词源出《周易•系辞》,含有至高、至极、绝对、唯一的意思。 太极始于无极,分两仪。由两仪分三才,由三才显四像,演变八卦。  依据“易经”阴阳之理、中医经络学、导引、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  性质、符合人体结构、大自然运转规律  的一种拳术,古人称为“太极”。太极拳创编有两种说法:一说太极拳创造于清初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左右,创造人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 陈家沟人陈王廷。(此说法相信张三丰是虚构人物。)他写的太极拳的原始理论 《拳经总歌》 有 : "纵放屈伸人莫知,诸靠缠绕我皆依 "两句话,王宗岳据此进行了发挥。 另一说太极拳是武当道人张三丰所创,学习太极者皆视张三丰为祖师。历史上是有张三丰这个道士的,也是习武之人,并且还有流传下来的张三丰《太极拳论》(“一举动,周身俱要轻灵,尤须贯串。气宜鼓荡,神宜内敛……”)记载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、艺术、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,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。其拳理来源于《易经》、《黄帝内经》、《黄庭经》、《纪效新书》等中国传统哲学、医术、武术等经典著作,并在起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、儒、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,故太极拳被称为“国粹” 。  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:中正安舒、轻灵圆活、松柔慢匀、开合有序、刚柔相济,动如“行云流水,连绵不断”这种运动即自然又高雅,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,哲学的内涵,美的造型,诗的意境。在高级的享受中,使疾病消失,使身心健康。  目前,很多科研部门对太极拳正在进行研究。通过从医学、生理、生化、解剖、心理、力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证明,太极拳对防治老年摔跤、高血压、心脏病、肺病、肝炎、关节病、胃肠病,神经衰弱等慢性病有很好的疗效。   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。其特点:“以柔克刚,以静待动,以圆化直,以小胜大,以弱胜强”。 基本动作】  太极拳以“掤、捋、挤、按、采、挒、肘、靠、进、退、顾、盼、定”等为基本方法。动作徐缓舒畅,要求练拳时正腰、收颚、直背、垂间,有飘然腾云之意境。清代拳师称“拳势如大海,滔滔而不绝”。同时,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,所谓“气”,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,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。   八种劲法中,掤劲是八劲之本,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。它是弹簧力,又如水托舟,如戥称量;是知觉力,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、大小。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。例如,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,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,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,则称为挤劲。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,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,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;捋劲是向旁的横力,三分向下,七分向后,用时要 含胸 转腰 坐胯 三者一致,防止对方肩击胯打;挤劲是向前推扌郑之力,挤在手背,另手辅之,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,两脚抓地前弓;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,用时须顶头悬 含胸 拔背 用腰力发出;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,用时要含胸缩胯,一般是先采后挒;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,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;肘劲是以肘击人,在近身时使用,有“远拳近肘贴身靠”之说;靠劲是用肩击胯打,贴身时使用。   太极拳十三式打手歌:掤捋挤按须认真,上下相随人难近,任他巨力来打我,牵动四两拨千斤,引进落空合即出,跟随沾粘不丢顶。杨澄浦太极拳说十要:一、虚灵顶劲 顶劲者,头容正直,神贯于顶也。不可用力,用力则项强,气血不能流通,须有虚灵自然之意。非有虚灵顶劲,则精神不能提起也。 二、含胸拔背 含胸者,胸略内涵,使气沉于丹田也。胸忌挺出,挺出则气拥胸际,上重下轻,脚跟易于浮起。拔背者,气贴于背也,能含胸则自能拔背,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,所向无敌也。 三、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,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,下盘稳固;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,故曰:“命意源头在腰隙”,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。 四、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,如全身皆坐在右腿,则右腿为实,左腿为虚;全身皆坐在左腿,则左腿为实,右腿为虚。虚实能分,而后转动轻灵,毫不费力;如不能分,则迈步重滞,自立不稳,而易为人所牵动。 五、沉肩坠肘 沉肩者,肩松开下垂也。若不能松垂,两肩端起,则气亦随之而上,全身皆不得力矣。坠肘者,肘往下松垂之意,肘若悬起,则肩不能沉,放人不远,近于外家之断劲矣。 六、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:此全是用意不用力。练太极拳全身松开,不便有分毫之拙劲,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,然后能轻灵变化,圆转自如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?盖人身之有经络,如地之有沟壑,沟壑不塞而水行,经络不闭则气通。如浑身僵劲满经络,气血停滞,转动不灵,牵一发而全身动矣。若不用力而用意,意之所至,气即至焉,如是气血流注,日日贯输,周流全身,无时停滞。久久练习,则得真正内劲,即太极拳论中所云:“极柔软,然后极坚刚”也。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,臂膊如绵裹铁,分量极沉;练外家拳者,用力则显有力,不用力时,则甚轻浮,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。不用意而用力,最易引动,不足尚也。   七、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,即太极拳论中所云:“其根在脚,发于腿,主宰于腰,形于手指,由脚而腿而腰,总须完整一气”也。手动、腰动、足动,眼神亦随之动,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,有一不动,即散乱也。   八、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,故云:“神为主帅,身为驱使”。精神能提得起,自然举动轻灵。架子不外虚实开合。所谓开者,不但手足开,心意亦与之俱开,所谓合者,不但手足合,心意亦与之俱合,能内外合为一气,则浑然无间矣。   九、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,其劲乃后天之拙劲,故有起有止,有续有断,旧力巳尽,新力未生,此时最易为人所乘。太极拳用意不用力,自始至终,绵绵不断,周而复始,循环无穷。原论所谓“如长江大河,滔滔不绝”,又日 “运劲如抽丝”,皆言其贯串一气也。   十、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,以跳踯为能,用尽气力,故练习之后,无不喘气者。太极拳以静御动,虽动犹静,故练架子愈慢愈好。慢则呼吸深长,气沉丹田,自无血脉偾张之弊。学者细心体会,庶可得其意焉.

太极拳之练法要领:董英杰  杨澄甫弟子

  身    法:提起精神、虚灵顶劲、涵胸拔背、松肩坠肘、气沉丹田、手与肩平、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胯松膝平、尻道上提、尾闾中正、内外相合。

  练    法:不强用力、以心行气、步如猫行、上下相随、呼吸自然、一线串成、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变换在腰、气行四肢、分清虚实、圆转如意。

习拳箴言:依规矩,熟规矩,化规矩、神规矩,不离规矩。初习要慢,逐渐要匀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极熟后,从心所欲。动静虚实,阴阳开合,各种神气姿态要表现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圆中有方,方中有圆,劲若断而意实未断也。灵动神妙,造极登峰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习拳至此,不可思议矣。

 

 

 

 

练拳场所临沂的凤凰广场

 

视频推荐
专辑推荐
你的专属女友

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0-85533243举报邮箱:56kf#sohu-inc.com (使用时将#号改为@)
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(粤)-非经营性-2023-0390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第735号粤网文〔2022〕1253-102号营业性演出许可证

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140号
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
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