禄丰县高峰彝族火把节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开始,至二十七
日结束,历时三天,以传统古老的火把节祭祀活动及送火把仪式为主
要活动内容,以其古朴、独特、严谨、系统、热烈隆重的气氛享誉国
内外,被认为是“最正宗的彝族火把节”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、发展
都有其历史渊源,具有较强的传承性。高峰火把节作为一种传统文化,
传统风俗也不例外,那么高峰火把节是如何产生呢?倒底是回什么事
呢?
据民间传说,举起火把,烧死害虫,祈求丰收。每年农历
六月二十四日这个季节正是稻谷抽穗,玉米开花的季节,人们在之前
把在当地叫做“火把树”的乔木砍下来,用刀把一头劈成数瓣,然后
把松香烧化淋在上面,准备好了火把,每年的这一天就集中在一个特
定的位置(一般是在土主庙里),什么时候出发、什么时候结束及火
把队伍行走的路线,由当地推举出来的头领统一安排。在“火把队”
出发之前要举行一定的仪式,待时间到了,全村男女老少都高举火把,
顺着预定路线奔跑。人们一边跑,一边大声的念着祭经,祭经的内容
大多是消灭害虫,谷物丰收,如:“田头雀莫来,田头雀来格,扭烂
雀子嘴;田尾鼠莫来,田尾鼠来格,敲断鼠牙齿;谷丛虫莫钻,谷丛
虫钻格,举起火把来,虫遇火把死,谷粒净又净,谷粒饱又饱;银亮
小镰刀,开镰割谷子……”等等。田梗上“火把队”象一条蜿延爬行
的蛇,火把照亮了整个田野,吼声震动天地,气势非常宏大。人们就
是用这样的方式来驱赶害虫,祈求丰收,这也就是传说中的“火把
节”,现在这种“火把节”已很少见了。
另一种是根据资料考 , “火把节”是人们出征前祈祷胜利和胜
利后的庆祝,这种说法较为普遍。高峰彝族火把节继承了这种传统,
但发展到今天完全是一种庆祝活动。远古时期,由于生产力水平低,
人们集体劳动,以打猎为生,出征前要向神灵祈祷。全体男人围着火
堆,拿着武器,画成各式各样的大花脸,边绕着火堆转边用彝话说着
“大神大将保佑”,“大吉大利”,然后出征打猎。回来后,男女老
少都围着猎物欢呼、跳舞,庆祝胜利,这些传承到现在就形成如今的
“火把节”中最重要的部份--跳脚,这种说法较为可靠。风俗习惯,
许多都有其地方性、民族性。高峰的民俗(火把节期间的祭经活动)
在彝乡特色非常突出,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。近年来,随着傩
文化研究的兴起,禄丰县高峰乡火把节傩仪也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。
由于交通和地理位置的限制,很少受外界文化影响,全乡有84%的彝
族,过着一种原始、古朴又神秘的生活,在文化方面世代相传,保存
了自己的传统服饰、语言、习俗、宗教信仰等彝族文化。
高峰乡的火把节内容丰富、系统严谨、保存完整,其最具特色的
是大、小花箐村的祭祀民俗活动,也就是傩仪驱鬼。大、小花箐村的
火把节包括祭祖、开光、祭天、耍火把、扫邪驱鬼、送火把六个部分。
其中歌舞自始至终穿插在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