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
我们曾经访问过几位班上的老师,他们对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都有不同的看法。经调查,得两者各自特点,及比较如下:
先看下面专家分析:
传统教育模式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倾向:
1.应付考试、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目标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核心,但“片追”的结果使中学教育一是只重视知识的积累而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;二是单纯抓智育而轻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。学校的美术、音乐等课程不受重视,有着丰富形象思维内容的语文、历史等课程,往往变成了单一的语言分析课。从脑功能的开发利用来看,都局限于对学生语言信息的加工贮存和进行集中思维、分析思维的训练,缺乏非语言材料的加工和进行表象思维、发散思维的教育训练,偏重于利用左脑功能,而忽视对右脑功能的利用,不利于脑功能的整体开发和协调发展。
2.古板、单一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在相当多教师的观念中,“师者,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”的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,于是教学过程固守于教师“照本宣科”、学生“照猫画虎”的模式,具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更多的还是注入式、满堂灌等。学生只要不断重复别人的思想就可考及格甚至考高分,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、动手操作能力、创造力等都没有得到正常的培养。这对学生脑功能的开发利用依然是“重左轻右”,不仅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,反而窒息人的智能,阻碍创造思维花蕾的自由绽开。
3.“知识化”、“笔试化”倾向的考核内容与方式 中学考核内容中知识性、概念性题多,应用性、发挥性题少,学生考试缺乏复杂认知成分的参与。考核方式全是笔答形式,缺乏甚至没有情景性、模拟性、实践性等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。其结果只能考学生的语言、记忆、逻辑思维能力,很少考学生的表象、直觉、发散思维能力,亦即“考左不考右”。
4.“高分即优”的评价激励标准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普遍偏重于考分,分数高则是“尖子生”、“优等生”,分数低则为“差等生”。(上段摘自网上,下文为手写稿)
传统教学的授课模式比较单一,引入——板书——讲解——作业,仿佛已经成为传统教学中不可打破的规条。学生缺乏主动性,只作在座位上默默被动接受,比较“听话”。这就造成答案唯一,没有新意,学生的积极性不高,到了自己动手操作,就毫无能力。
而网络教学就不同。因为网络教学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作为主体地创新 ,而现在的学生都对电脑有很大的兴趣,因此对它不会太抗拒。在课堂上,学生兴趣大了,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,就会比较主动、自觉,能引起学生的深思,得出的答案就多种多样,这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,完全符合网络教学的要求。我们石门中学首创的“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教育”,就是利用多媒体夹杂讨论式的网络课。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,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,之后提出结论进行对比,老师作出分析。这样提出问题——讨论问题——解决问题,不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,并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协助,共同探索的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。
上述优点都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,适合以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。老师方面,课堂上能减少板书的时间,多出的时间能提供学生利用。利用多媒体上课,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,这又能调动学升学习的积极性,不同于传统教育,只局限于知识面极有限的书本。
可见,网络教学确实有它的好处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,网络教学有极大的可能成为今后中国教育发展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