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学好太极拳-汤鸿鑫著
一、学生须知:
01.“活标尺”概念。
作为学生,首先要掌握怎样去学习的能力,这个才是最关键的,是在学习太极拳之前必须要理解和掌握的能力。
老师要负责把衡量的标尺教给学生,应该把使用标尺去衡量学术的方法教给学生,然后学生可以拿着这把标尺去衡量天下万事万物(包括衡量老师本人),因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,别人练几十年,总结出来的精华也就几句话,我们把好的吸收过来,就可以了,以这样的方式去学习,那么每天都在进步,每天进步一点点,时间长了,水平自然就高了。同理学生在学习之前就要有先学习使用这把标尺的意识,真正的标准是活的,是需要自己切身去体会总结出来的,而这个就不是老师能够送给学生的,也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“悟性”。
简单的说,就是:老师首先要教学生寻找和辨别的能力,既寻找和辨别什么东西对自己有用的能力,能够寻找和辨别什么是好的,什么是不好的,什么是适合自己的;而学生首先要学的也就是这个能力,有了这个能力,这棵树就种活了,只要条件成熟,他就会茁壮成长,长成一棵参天大树。
02.切入点与里程碑。
切入点。第一次接触太极拳的学生,从零开始,总得先有个切入点,也就是最初标准,用最初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成绩。
里程碑。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会对太极拳有深入的理解,练一年有一年的标准,练十年有十年的高度,而每一次的进步,每一次取得的成绩都是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。没有最高境界,只有永不停息的攀登历程。
03.抓住主线。
学习过程中不要太注重外在形式,把主要精力用在掌握“抓住主线”方面。以运动方向举例:立体空间就6个方向(主线),分别是:上下、左右、前后,而每个方向都可以细分成360度甚至无穷,而6个方向的组合更是纷繁复杂,所以,只要抓住这6个方向,及其组合方式的原则,就抓住了主线,然后通过控制主线来掌控全局和全局内的所有变化。变化无非是这6个方向组合方式的改变而已。
先理解字面意思,然后再探索字面之外的意思,然后舍弃固定不变的组合方式,抓住主线并灵活运用组合原则,这才是活的方法。
04.学无止境、海纳百川。
包括老师和学生都应该遵循“学无止境、海纳百川”这条原则,老师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整理收纳了一些有效的锻炼方法,但只能够作为学生参考用,而不是真理本身。
老师是个体的“人”,无论多厉害的人,总是有其局限性的,一个人无论他爬得多高,他的眼睛里看见的世界就只有一个角度,而另一个角度是当时不可能看见的,而其他人则站在另外的位置,从另外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,所以要从某个老师(某套教材)为基点开始学习,然后多参考别人(别家老师)的看法,才能够更丰富、更立体、更完善地理解这个世界,包括对太极拳的理解。
“太极”是包容一切的,但老师只是个体的“人”,不是“太极”本身,老师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、去体会“太极”,教材只是老师把自己(以及老师的历代老师)对“太极”的体会,用一些形式表达出来而已,绝对不可能代表“太极”本身。因此学生理解了教材的表面意思,只是向体会“太极”迈出了第一步,以后的路是靠学生自己去体会、去摸索的。
二、老师须知:
1.作为太极拳老师千万不要一昧证明自己的水平很高,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学习目的。
2.教学的目的是怎样让学生进步。老师的任务是:发现学生所站的高度,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所站的高度,并引导学生更稳更好更快地朝上一个台阶迈进。
三、怎样衡量教学成果:
进步有三个方面:一是老师看见学生的进步,二是学生自己看见自己的进步,三是旁人看见学生的进步。
最后最重要的是:真正高明的老师能够培养出离开老师而独立发展的学生,就是说老师已经种活了一棵苗子,这棵苗子将能够离开老师而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,这个是最让老师欣慰的事情,不过能够做到这样的老师不多。能够做到的,就可以被称为“明师”。当然能够达到到上述结果不是老师一方面的事情,是在有“明师”的基础上,还要有好的苗子,才能够达到这个结果。
——本文摘自-温州汤鸿鑫3D武术教材创作室博客